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袁征在会上表示,尽管中美既竞争又合作的总体框架不会发生根本性变化,但中美关系十分严峻。
目前两国关系已经跌到了建交以来的最低点,但至暗时刻还没有到来,尤其是在今年11月份美国大选之前。 中美关系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局面,袁征认为主要原因是中美之间存在四个结构性矛盾。 首先,美国维护霸权和中国快速上升之间的矛盾。
其次,中美在国际体系中的位置不一样,双方的诉求存有差异。 再次,美国追求绝对安全与中国维护日益扩展的安全利益之间的矛盾。 最后,中美不同发展模式的竞争进一步凸显。 谈及中美关系的未来走向,袁征表示,中美关系出现波动的频率会增加,震荡的幅度会加大,但是完全脱钩,不太可能。 袁征认为,短期内美国的霸权心态和它的优越感一时还很难适应和其他国家平起平坐。
“美国人需要时间,需要从心理上进行调试和适应。
或许未来十五年左右,中美两国实力更趋接近,双方反复磨合之后,不排除中美关系会走出一个相处的新路子来。 ”“从中长期来讲,中美关系还存在很多变数。
这主要取决于两国战略互动,中美之间怎么处理双方的分歧,怎么合作。
”袁征认为,美国对华战略趋向会不会触及我们的核心利益,或者出现意外冲突后我们怎么管控,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未来中美关系的走向。 面对这场日益严峻的中美态势,中国做什么、怎么做才能在未来的变局中处于主动和有利的地位呢?“美方一些人对中国的遏制打压是中国发展壮大必然要承受的外部挑战,是我们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必须迈过的一道坎儿,我们要面临很多困难,有很长的路要走。 ”袁征提出了六点建议。
首先,在对外战略上,有进有退,但是韬光养晦应该是主基调。 形势判断上中美双方还是有合作的需求,尤其在全球治理的层面,还有在西太地区,维持地区稳定与和平,防止正面碰撞,双方还是有共同利益的。
第二,要以我为主,把更多的精力要放在国内,集中力量做好自己的事情。 第三,构建和打造自己的经济圈,地区合作要上新台阶,深化中国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合作。 第四,尽量维护好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合作关系,尤其是欧洲国家的关系。
第五,拓宽中美经贸界在双边和多边的经济合作,继续推进中美社会和人文交流,增进相互了解。 第六,要做中美关系最坏的准备,坚决维护国家的核心利益。
(责编:周子玉、曲源)。
|